“今年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5.9%,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别加快1.2个、0.8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开门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健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首先通报了该省一季度工作进展。他称,全省此间呈现了生产供给加快增长、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等特点。
据悉,此次“以奖代补”政策涉及的项目涵盖范围较广。在生产制造类民营企业方面,每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达20人以上,且企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20%以上的,将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补。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开设高级工班培养高级工,每年毕业人数达200人、300人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30万元奖补;开设预备技师班培养预备技师,每年毕业人数达100人、200人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50万元奖补。
30日,由上海市总工会指导,上海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上海市职工帮困基金会、久事集团工会、上海四一一医院等联合主办的“紫藤守护”职工心脑血管关爱行动暨关爱公交/出租车驾驶员专场活动启动。首场活动为长期坚守一线的大龄驾驶员开展免费心脑血管专项检查,提供精准健康支持。
近年来,当地锚定“港”“廊”“链”主战场,突出“抢机遇、抓项目、助企业、提消费”经济工作主线,持续放大开放优势、激活创新动能、强化产业支撑,坚定扛起“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浙中担当。
曾文莉认为,在职业选手商业价值充分释放后,其成功效应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从事网球运动,而这是中国网球经济发展的根基。
另一方面,河南方面主动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举办2025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筹备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特别是积极筹备郑州——吉隆坡航空“双枢纽”合作论坛,进一步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拓展外贸出口新空间。
此法创下多个“第一”。如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