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调度黄河流域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工程5月以来累计补水10.5亿立方米,保障沿黄河省区抗旱用水需求;调度长江流域三峡水库加大日均出库流量,为湖北沿江地区取水创造条件。甘肃省水利厅5月13日针对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5市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指导旱区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安排灌溉用水轮次,挖掘灌区内提水、调水工程潜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组织摸排群众饮水安全风险,提早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获奖选手将有机会参与到拉萨文旅的宣传推广、文化交流、文旅推介等活动中,并将参与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相关活动。(完)
首节课程中,随着悠扬驼铃声响起,四地博物馆教育员化身“丝路向导”,带领学生们开启文物探索之旅。在“文明接力赛”环节,学生们组成“丝路探险队”,通过快问快答依次解锁四大站点,点亮丝路地图,加深对文物知识的理解;在“文物解码室”环节,教育员们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文明密码,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最后,发布了“丝路追光者”项目任务清单,鼓励学生用行动传承丝路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两岸青年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尤其是让台湾青年更多了解近代以来台湾同胞反抗殖民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史,台湾同胞参与祖国大陆协商民主和社会建设的奋斗史,进一步加强两岸近代历史连接,推进两岸青年的交流融合和心灵契合。”刘艳说。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表示,此次展览是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创新实践,期望全体师生能以展览为契机,将抗战精神内化为求知动力、外化为报国行动,在时代征程中践行“知行合一”的担当,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壮阔画卷中绽放绚烂光彩。
“AI创·博物馆”活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6月上旬,科技专家、博物馆馆长将走进海淀区的中小学、高校、园区、社区和街镇,围绕“AI数字艺术”“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型博物馆”等主题开展宣讲。
据介绍,本次系列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共设12个课时,围绕经济、农业、生活、建筑、艺术五大主题,深度挖掘汉代丝路文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价值。课程突破地域限制,让不同地区的师生在沉浸式、探究式学习体验中开展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文博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