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余杭坚持“文化+科技”,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导,通过发布“文化+”产业政策20条,出台全国首个区县级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落地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创作运营中心等文创平台,推动文化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去年,余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918.2亿元。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杭州的比重均超过55%,贡献了杭州的“半壁江山”。
傅冠云是一位出生在台北的“70后”,来四川创业多年,目前在德阳养老行业发展,为当地机构和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咨询、适老化改造等业务。“对于想来四川发展的台湾青年,我希望他们先来游玩一下,多交朋友,熟悉这边的风土人情,可能你就离不开了。”他笑着说。
走进河泊村蔬菜园区的香菇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3.2万棒香菇陆续出菇上市,村民们穿梭在菌棒间,手法娴熟地将个头大、品相好的香菇采摘入桶,然后装筐、搬运,现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甘锐表示,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项目,蒲江县将更加注重细分赛道的选择和目标企业的精准招引,并构建“政务+商务”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帮助园区年轻人搭建丰富的社群活动平台,让园区逐渐成为一个未来工作、生活的向往地。(完)
京东外卖目前主要依靠达达的骑手进行配送。现场,阿龙向澎湃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同时在“美团众包”和“达达秒送”接单的画面,“一般都会允许几个同时跑,哪怕真的不允许你跑,谁管得到啊。”
据展览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介绍,通过发掘和整理上万卷光华大学历史档案,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校史沿革、教师教学、校园生活、红色血脉、杰出校友五大主题架构,精选350余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果;二是聚焦历史现场,甄选光华大学成立批文等逾百件珍稀档案,勾勒学校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三是着眼文化传承,汇集多位著名校友手泽,并呈现钱锺书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以及张善庆校友捐赠的学生戒指、陈宗发校友后人捐赠的毕业证书等30余件实物,再现光华大学“光我中华”的信仰与担当。
在项目路演环节,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的“AI和组学赋能的新一代生物样品库”、华大研究院的“皮肤病基因多组学计划”、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的“药食同源抗抑郁研究”等6个项目进行现场演示,展现了样本库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业转化”中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