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微短剧行业版权秩序,构建行业良好生态,4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红果短剧联合主办的微短剧内容创新与版权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盗版问题治理及版权保护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作为参赛选手,湖州若比邻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卓煜将湖州本土水蜜桃、菜籽油、鲜花等食材融入咖啡,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品类。“这次的‘村咖大师’技能比武是对乡村咖啡的一种认可。咖啡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媒介,我希望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吴卓煜表示。
据悉,此次文旅系列活动以“杏花游·十里江堤春游”为主题,从5月1日持续至5月5日,部分活动将延续至10月,共计举办150余场活动,包含2025佳木斯文旅创享者共创活动、“三江之声·江畔音乐会”百场群众文化活动等六大项内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让游客在十里江堤上沉浸式感受杏花拂面的浪漫景象。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本次活动中,内地5省市现场进行旅游推介,通过政策、资源双轮驱动,为澳门及国际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旅行选择,推动入境旅游便捷化与深度化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用户规模已达6.6亿人。作为新兴文艺形态,微短剧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使命。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也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学习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剪纸)非常有趣。”德国学生Merle Friderike Bach表示,她在德国的幼儿园也学过剪纸,但形式相对简单,不像百事吉剪纸那样能剪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回德国后,我还会继续尝试中国的剪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