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高度评价中国在河流生态保护领域的积极探索,特别提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河流伦理建构与中国实践》报告已成为工程实践中实现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典范。他表示,愿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方加强合作,推动全球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领域的对话与行动。
与此同时,上海正以“大博物馆计划”为引擎,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并在赋能城市发展、美好生活、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北京5月18日电 摩加迪沙消息:当地时间5月18日,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达马尼奥军事基地训练营外引爆炸弹,造成至少11名陆军新兵死亡,以及多人受伤。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中国是全球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恐龙大国。目前,全球已发现的1000多种恐龙中,中国恐龙超过350种,遍及大部分省市。此次展览举全国之力,汇集了12家博物馆和科研院所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重要模型。
4月27日,新疆宏基智能农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0名工人正忙着改装4台采棉机。“今年,我们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疆内的订单,包括播种机、打药机、整地机、残膜回收机等等。”该公司董事长韩波介绍。
活动以未来科技互动体验区率先拉开活动帷幕。现场一边配备VR自然探索设备,结合西藏标志性自然景观,通过虚拟场景互动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自然景观魅力,传递生态保护理念;另一边则设置无人机飞行关卡,在闯关过程中,参与者通过遥控无人机飞行的探究式体验,提升他们科技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在地震模拟实验区,参与者通过震级模拟展示体验、搭建简易抗震结构等,了解到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在地震中正确进行自救互救。体验过后,参与者纷纷表示对地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掌握到了防震减灾的专业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