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美国本土汽车产业也正遭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重创。近日,《华盛顿邮报》刊文称,以汽车产业闻名的“密歇根州正成为特朗普‘贸易战’的‘实体战场’”。报道称,汽车行业高管们已进入“备战”模式,大量囤积进口零部件,与供应商就价格上涨展开博弈,并成立“作战室”以研究如何削减成本。
记者10日上午在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看到,南航航班吸引不少尼泊尔旅客搭乘。来自拉苏瓦县的苏尼尔·戈勒告诉记者,他所在地区距加德满都约90公里,车程约5小时,过去需提前一天抵达并在机场旁住宿一晚,才能赶上飞往广州的航班。如今他可以在航班当天清晨5点出发,行程更加便捷、经济。
此外,美国政府此次提出的关税计算方法实际围绕贸易逆差展开,特朗普所希望实现的是“贸易零差额”,但这一设想同样不切实际。由于各国产业结构不同,美国无法与每一个国家都实现贸易收支平衡。
综合路透社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土耳其语频道报道,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费丹9日称,“无冲突机制”是进行军事行动必须采取的步骤之一,不是专门为以色列创设的。他表示,与以色列进行的“技术会谈”并不旨在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
从全球供应链视角观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各国车企的冲击呈现显著差异。屠新泉分析指出,日韩车企,尤其是日本,因本土市场容量有限且出口依存度高,美国市场波动对其整体业绩影响显著,可能承受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是美国国内产业问题,即制造业的相对衰落。尽管美国制造业总量仍在增长,但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以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都在下降。这种衰落也带来了就业率下滑和国防能力下降等现实问题。
此前,英国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公司也宣布,自4月7日起的一个月内暂停向美国出口整车,以应对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带来的影响。捷豹路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是企业应对“新贸易条件”的短期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