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共生,点“绿”成金。连城县围绕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深挖林下中药材价值,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使“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富民产业”。2024年5月,连城县林业局与茯小苓(连城)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茯小苓”中草药种植和精深加工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在文亨、庙前、新泉、朋口等乡镇建设5000余亩茯苓种植基地,利用马尾松林伐区伐桩种植茯苓,并采用松木枝丫材开展椴木、菌棒培育茯苓;同时,建设茯苓初加工车间和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制成茯苓中成药、茯苓夹饼、茯苓果仁脆等产品,提升茯苓加工附加值,推动茯苓产业创新发展。
连城县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该县结合落实省林业局下达2021-2025年实施松林改造提升任务,大力推行利用松材线虫病采伐迹地内的马尾松树蔸接种栽培茯苓项目,通过积极鼓励推动林农利用采伐后马尾松树蔸种植茯苓,“变废为宝”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增加林农收入和促进林木生长“双赢”。
会上,“百师进百校”美育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为推动全民美育、“银龄美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林建华表示,“百师进百校”美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将依托中国老教授协会雄厚的专家资源,组织发动中国顶尖美育专家学者,深入全国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老年大学、社区等基层单位。
作为印发中国首个省级绿氢管道专项规划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绿氢产能已达6万吨/年。下一步,该区将加强与周边省份绿氢贸易合作,全面打通蒙陕、蒙宁等多条绿氢外送通道,满足汇集绿氢资源、联通消纳市场的管输需求,不断提升绿氢输送能力,力争在今年底绿氢产能规模达20万吨/年。
很多人关心《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的药方今天是否还有用处。中医看一种药方,并非先关注它用了哪些药物,而是“和齐”背后的道理。中医药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哪怕经典如四君子汤、小柴胡汤,面对不同病人也要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加减调整。
在王漪川看来,一旦药品关税落地,“短期来看企业需快速评估受冲击产品线、调整供应链布局、优化产能配置以控制成本,同时应对可能引发的裁员压力与合规风险”。但更深远的影响将体现在全球医药行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上。“并非所有研发与生产人员都愿意或能够迁往美国,特别是对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若想在本国之外新建生产研发基地,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
在杨涛看来,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关键在于服务好中小民营企业。当前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诸多指标已经走到全球前列,但仍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匹配度,避免过于强调规模的片面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