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用户规模已达6.6亿人。作为新兴文艺形态,微短剧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使命。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也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成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尽管中国并未采取集中清缴清欠税收等行动,但随着税收大数据广泛应用,网状、系统性税收风险分析取代了此前个人经验点对点分析,税收征管力度事实上在不断强化,税收征收率在不断提高。以前企业偷漏税可能不容易被发现,但近些年通过税收大数据,税务部门会收到企业风险提示,并跟企业确认,不少企业需要依法补缴税款。
中柬两国是传统友邻和铁杆朋友。近年来,学习汉语的热情在柬埔寨持续升温,汉语已被纳入柬埔寨国民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柬埔寨青年选择学习汉语,不仅为个人职业发展开辟更广的空间,也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搭建桥梁。
在致辞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回顾了短视频单元的创设与发展历程。他指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全方位地渗透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文化传播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介与艺术形态。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的主办单位之一,将充分发挥传媒教育优势特色,致力于搭建用短视频记录美好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的影像创新平台、文化传播平台、文明互鉴平台。
上海气候周执委会联席主任邹荣表示,本次气候周涵盖了70余场会议,全球约有30多个国家正在参加2025年上海气候周。邹荣介绍了上海气候周正在构建的三个项目:“气候灯塔”项目已吸引罗克韦尔、德勤等全球领军企业参与,2024年已创造23亿美元绿色市场价值;上海气候周与伦敦、纽约气候周联动形成了“四季机制”(Climate week four seasons);此外,融合东方智慧的“气候公园”标准体系正在形成,计划将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等多元指标有机结合。
从学术研讨到大众展演,从明星参与到全民消费,“艺启光影”以798·751园区为载体,通过艺术赋能、资源整合与惠民举措,将行业盛会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节日,构建起“论-评-映-购-展”五位一体的北影节独特体验。这不仅是艺术与电影的跨界实验,更是北京推动“影视+城市”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未来,798将继续秉持“让创造力生长”的理念,深化与各方合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助力北京打造“国际影视高地”。(完)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8月3日,郑钦文夺得2024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也点燃了民众参与网球运动的热情,网球热度随之大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体育明星与体育经济会形成正向反馈:体育明星的示范效应会提振相关体育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大众的广泛参与则会成为“未来明星运动员”诞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