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决赛现场,5家入围决赛的中学参赛选手围绕国家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国际热点问题等展开角逐。在情景模拟环节,学生们模拟外交官角色,就国际议题进行阐述和应对。最终,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获得总决赛金奖,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获得中学组银奖,香港沙田培英中学、廖宝珊纪念书院获得中学组铜奖。香港仁爱堂田家炳中学学生郑诗凡获最佳台风奖。
步入良渚博物馆,只要戴上AR导览眼镜,精美玉璧便从展柜中“跃”然而出,黑陶罐更可“捧”在掌心细细端详;打开敦煌“数字藏经洞”游戏,观众就能化身“数字藏经洞”守护人,循着指引路线走进洞窟,沉浸式体验“人在画中游”。
此次活动是川渝文博单位首次联动,通过“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搭建的服务平台,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鉴定专家,为民间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藏品的同时也普及收藏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记者: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迅速发展,“变化”和“未来”是重要课题。在您看来,中国的博物馆有哪些“变化”,又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打开“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网站,唐立狮宝花纹锦映入眼帘,这是西域动物纹样与中国花卉纹样相结合的典型产物。希腊的德尔韦尼克拉特瓶、埃及的象牙面板、英国的彩绘高脚杯……来自18个国家50余家博物馆的数字藏品面向观众开放,公众可随时聆听丝路故事,体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
“博物馆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公众共享博物馆的藏品和知识,共同参与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交流。”上海大学教授、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表示,通过促进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积极联动,博物馆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模拟复原的2号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介绍,“博物馆以文物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组合文物残件如同拼接历史文明图景,拼图越完整,就越能帮助我们了解三星堆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