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浓缩版的重庆”,渝中区有不少独特的城市标签:它是重庆“母城”,承载了重庆3000年的建城史,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它是“山城”,城区依山而建,山在城中、城在山上;它是“江城”,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两江环抱、三面临水……
中拉经贸合作收获喜人成果:中拉货物贸易额不断攀升,中国稳居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拉合作提质彰显成效:从秘鲁钱凯港到拉美首个5G网络全覆盖的环保轻工业园,从阿根廷贝尔格拉诺铁路到哥伦比亚街头穿梭的中国品牌电动出租车,一大批“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落地生根,成为拉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器”。中拉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中国在20多个拉美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小而美”民生项目和“未来之桥”培训交流营等人文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促进中拉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5月10日、11日,乌鲁木齐分别至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瑞士苏黎世的两条货运航线先后开通。两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为外贸企业拓展中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与欧洲之间贸易往来搭建起全新的“空中桥梁”。
在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过程中,渝中区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实践,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形成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展开调研采访。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张海波说,在改造过程中,街道坚持“居民需要什么就修建什么”,通过召开院坝会、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回应“最后一公里”民生需求,让城市有高度更有温度。目前,该街道已改造老旧居民建筑271栋,对148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中国煤矿文工团成立于1947年东北解放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2005年,加挂了“中国安全生产艺术团”的牌子。2018年9月,转隶到文化和旅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