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4月27日电(林波)“桃花源,是东晋陶渊明笔下的精神意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并在不断寻觅。”4月27日,旅澳华人画家任建国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再寻桃花源——任建国中国画作品展·杭州站”开幕式中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中哈历史文化交流有哪些独特之处?旅游如何深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如何让旅游业成为中哈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引擎?近日,哈萨克斯坦公共舆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卡拉姆卡斯·叶西莫娃(Kalamkas Esimova),就此接受“东西问”专访。
纪念活动气氛友好而热烈。得梅因市罗斯福高中学生合唱了爵士乐歌曲。到访的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学生表演了武术。孩子们还唱响了一首艾奥瓦州友人格外熟悉的歌曲——《情缘留住永恒的记忆》。“你一定不会忘记,我们曾在小镇相遇。如今你重回故地,小镇充满了笑语……”40年的情谊随着歌声缓缓流淌而出,浸润着现场新朋老友的心田。
朱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比如继续企业技术提升,继续外贸企业的发展,继续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开拓服务业等等,这次会议都做了很多部署,这是稳住中国经济,能应对外部冲击特别重要的。”
艺术具有跨越文化、触动人心的力量,能够在不同语言与背景中唤起共鸣。正因如此,我们更应重视文化作品的传播渠道,也应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只有语言通了,情感达了,文化的桥梁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我注意到,在西安这样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城市,面向中亚游客的语言服务仍显不足,景区多以英文为主,缺乏俄语和哈萨克语导览。正是这些“语言缝隙”,让文化即便近在眼前,也难以真正被理解和沟通。
库房中,54组灰绿色密集柜整齐摆放着。每个柜体上,都标注着例如“1A002189、总022865”这类特殊编码。蒋维戴上手套,握住第四列柜体的摇柄,随着“咔嗒”声响,柜体缓缓移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 安丽哲:风筝成为深受全世界人民喜欢的竞技项目和娱乐项目,形成了一个具有地方特征的风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