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场内的百米雾凇实验室,上百棵人工培育的垂柳、青松玉树琼枝,造雾机喷出水雾,凝结的“冰花”在灯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来自福建的游客罗荣说,在春天沉浸式体验雾凇太难得了。
“这种挖野菜、踏泥土的体验式互动,本质是用‘去商业化’的方式重构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将春天从旅游产品中解放出来,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认为,当代青年以“共创者”姿态拥抱春天,是对过度商业化的温和抵抗,更超越了消费行为本身,展现出对生活本质的集体追寻。(完)
运载火箭大推力发动机试验区圆满完成某发动机富氧发生器点火试验任务。该所通过统筹资源推动先进单元和卓越产品行动,持续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拥有67年悠久历史的“航天液体动力功勋试验台”再立新功,承担多型发动机试验任务的能力持续提升。
在辅助诊断方面,AI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浙大一院病理科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发的人机交互AI病理万能助手——OmniPT为例。在过去,即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查阅片子、作出病理诊断往往也要花费十几分钟,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间将缩短到1分钟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副主任 魏颖: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消费市场潜能将进一步激活,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向好提供更为充沛的动力。
随后,师生团走进“复兴号”列车车厢,亲身体验中国高铁的创新优势。“他们体验过了高铁,印象非常深刻。”英国友好学校师生团领队邓少怀说,英国是铁路的起源地,如今中国已经发展出高铁,很高兴能有机会带英国学生来到这里,看看中国在工业、文化和铁路方面取得的成就。
随着分子诊断、数字病理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也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与病理学的结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介绍,作为一家致力于数字化建设的医疗机构,浙大一院始终重视数字智慧病理科的建设与发展。2024年7月,该院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数字病理中心,配备了近40台高通量扫描仪,目前已完成近600万张的数字切片扫描工作,日常病理切片已全部实现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