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古都新韵(2025年5月-8月)——“一轴三带”的历史神韵、热门打卡地的霓虹流转,让历史与当下跨时空对话,一键解码老北京硬核文化遗产。
事实上,有三个“庞然大物”早在今年“五一”期间就占据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B2中庭。它们是来自河南自然博物馆的巨型汝阳龙,装架体长达38.1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来自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合川马门溪龙,体长22米,仅脖子就占了一半,是巨型蜥脚类恐龙中的老牌巨龙,曾长期霸占“亚洲第一龙”的宝座。还有同样来自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天府峨眉龙,体长达到20米,是侏罗纪中期蜥脚类恐龙巨型化发展的重要代表。
随着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日趋多元。寻婧元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养成了逛博物馆的习惯,很多年轻人把看展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这让博物馆有了更多身份和功能,可以是第三空间,也可以是城市会客厅。
他坦承,战后修葺博物馆并非易事,波黑国家博物馆至今面临多重压力。“我们的博物馆遭受了很多创伤,但是它也学会了适应新的现实,迎接新的挑战。”
当日清晨,天色未晓,众多当地民众已经聚集在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门口,准备送别陪伴他们11年的两只大熊猫。记者看到,有民众制作了绘有熊猫头像的卡片,上书“福娃,珍重再见”“凤仪,珍重再见”。
博物馆中的前沿科技也给温菲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感叹道:“感觉像进入了未来。互动性的游戏让我更容易了解大运河,科技的运用让博物馆的体验更沉浸、更有趣味性。”科技正在逐渐改变博物馆观众接触、参与和创造文化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正如温菲菲所说,即便是外国人,也能够通过这些视觉化表达和科技应用,非常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
大熊猫“福娃”“凤仪”均于2006年8月23日出生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14年5月20日,中马建交40周年之际,大熊猫“福娃”“凤仪”作为友好使者前往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中马大熊猫国际合作交流。作为首对旅居马来西亚的大熊猫,这对大熊猫以活泼可爱的形象迅速成为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动物明星,有效促进了两国人文交流。根据中马双方2024年签订的过渡期协议,原定2024年5月20日到期的合作期限延长至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