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民众的历史命运有许多共同之处,都经历过相似的社会生活,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可以说,中俄两国观众于对方的戏剧演出有着更多的心有灵犀,一点就通。中俄两国话剧界通过院团互访、联合创排、驻场演出、导演互聘、经典互译、人才互培等形式,既可深化双方经典名著改编的当代性解读,又可探索戏剧语言的跨文化融合,形成跨文化叙事新范式,从而构建跨文化审美新体系,在交流互鉴中推动双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完)
近年来,中西互利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成为西班牙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五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西班牙对华出口增长4.3%。
当日,香岛湾全国大学生未来电影实训基地揭牌,将打造影视短片拍摄中心及电影内容供应地,吸引影视企业和电影人才聚集。同时,来自中国高校的近百名影视专业师生代表和业界专家学者就“未来电影发展”话题展开讨论。
4月的北京,杨柳吐绿、春意盎然。漫步钓鱼台,中西领导人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共同展现“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与远见,不仅为中西、中欧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
2024年9月,俄语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首演。这是该剧院首次邀请中国导演创排上演中国作家的戏剧作品,也是两国戏剧界首次如此深入的合作尝试。这部根据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荒诞讽刺话剧,引起俄罗斯观众的浓厚兴趣,虽然是在小剧场演出,但盛况空前,场场爆满。该剧院每月都会排演几场《我不是潘金莲》,目前已排期到2025年4月,票已售罄。
“只有立足长远、积极应对,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教授殷剑峰建议,要防范脱钩风险,也要强化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加速产业升级,重构安全稳定的供应链。同时,要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以全新发展模式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中国女冰队长于柏巍说:“我希望中国队能有好的表现,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看到,冰球是一项他们喜欢并且可以参与的运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