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下纳灰村的石板路上,骑行和晨练的游客络绎不绝,七旬布依族老人郎正琴打开门,把浸泡整夜的糯米分装进五个木甑,这些用野生植物染色的食材要在柴火灶上蒸足2小时。传统布依族“三月三”才做的五彩饭,郎正琴现在天天做,旺季时日销百斤。
王元君是瓦鸢空间的策展人,8年前,喜欢徒步的他来到万峰林旅游时被这里的风景和民风所吸引,便留在这里的万福村开了一家以书为主题的民宿,“这边的村民热情朴实,还很包容,过来旅游后就决定待下来。”
“某种意义上,阅读是人生的一束光。”从27年前开第一家书店到现在,庄冬梅发现自己对这项事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在她所开的书店中,曹文轩、沈石溪、敬一丹、乔叶、徐则臣等知名作家、散文家经常来做讲座。“这些名家的光临,对于整个城市的阅读氛围也有所提升。”
河南安阳4月20日电 (王宇 阚力)中日韩共用汉字论坛20日下午在河南安阳启幕,来自中日韩及东盟的汉字专家、学者与书法家齐聚一堂,共商汉字国际传播新途径。
据了解,1968年12月,美国阿波罗8号任务宇航员在太空实现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地球升起并拍摄彩色照片,这幅后来被命名为“地出”(Earthrise)的标志性照片,风靡全球。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史专家罗伯特·普尔基于该照片并进行相关发掘研究于2008年出版《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他为中文版新书作序称,中文版有两个主要变动,一是插图变成彩色,二是新增“冷战与蓝色行星”一章。
午饭时间一到,记者粗略统计,百余名老人在这里同时就餐。以团餐形式预订,这家店的人均消费基本限定在100元左右,包含中餐和晚餐两顿,每顿有18个菜。
现场有父母带孩子一同参与,泉州五中初三的学生吴涛说,“前辈们强调‘传’,而作为下一代的我们需思考如何‘承’。父母从小带我做义工,让我明白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家庭。仅有‘传’没有‘承’无法实现真正的传承。希望两代人携手,共同做好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