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4月25日电(贾子晗 记者 刘璐)25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开展情况。
据了解,此次展览突破传统展陈框架,运用红砂岩地质元素与数字技术融合,构建沉浸式石窟叙事空间。参观者沿三江流域鹅卵石小径步入展厅,触手可及的粗粝岩壁与全息投影的凿石声场交织,动态还原乐山大佛开凿场景。汉代崖壁造型的展框装置与崖墓洞穴投影形成时空折叠场域,让千年“工匠号子”与当代艺术解析形成声画对话。
据悉,本次展览汇聚16位新时代海派书画代表人物陈家泠、刘小晴、杨正新、韩硕、车鹏飞、黄阿忠、刘树人、马小娟、余仁杰、丁申阳、丁小方、余石、陈琪、王漪、陈翔、徐立铨的80件作品,涵盖了书法、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形式。
本次研讨会继续聚焦版权保护问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冷凇主持。会议开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范承志在致辞中呼吁,微短剧的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保护方面的问题,需业界共同探讨解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教授随后表示,微短剧发展的提质增效与优质IP的生态化,均与版权保护息息相关。
创新因何而来?作为亲历者、见证者和观察者,作者切身感受到,二十多年前浙江提出的“八八战略”和科教兴省、数字浙江部署,在以后历任主要领导任上得到坚持、践行和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长期主义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政策发挥了重大引领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致闭幕辞时表示,此次论坛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多元价值的认知,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对话、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平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推动包容性、可持续性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智慧源泉,将推动各国在诸多创新议题上达成更广泛共识。
20年来,论坛构建起多元成果体系:“复旦智库报告”涵盖国际、国内、上海、未来等系列,为国际、国内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政策建议报告》为亚洲多领域问题提出专业建议。据悉,本届论坛重点推介了《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数据跨境流动、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韧性建设》《全球国家发展动力指数(2024)》等十余本报告、分论坛报告以及中英双语版《上海论坛20周年纪念册》和《上海论坛主旨演讲与高端对话精选集》等总结性成果,为各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