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冲突、经济冲击、极端气候和被迫流离失所持续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令许多本已脆弱的地区陷入灾难境地。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根据冯契“中国哲学史两种”精炼而成,贯通先秦至1949年的哲学脉络,英译由徐汝庄、童世骏、阿迪·范登·斯托克和德安博完成,于2023年由施普林格出版社与三联书店出版。《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作为冯契“智慧说三篇”第三卷,由翁海贞主译,克里斯托弗·安与刘梁剑润色,由德古意特出版社出版。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表示,《人与自然·澳洲魂》长卷跨越了地域空间,展现出两种文明在艺术空间中的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华侨华人活跃于世界各地,将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传递到海外,同时也把海外先进的文化、理念带回中国。他们在不同文明的空间中穿梭,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光彩,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新联会副会长刘琼雄长期跟踪观察大岭村的设计师、守艺人与永庆坊、天河南文创街区的小店“主理人”。“这些年轻人的群体和他们的创造能让文化空间既存古韵,又添新潮”,他建议挖掘“主理人”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完)
当天推介活动还专程邀请到韩国朱子文化专家学者、朱熹第28代子孙朱炯植,朱子文化专家姜元求与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围绕“源头活水——文化源自山水”展开交流对话,深入探讨朱子文化对中韩两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朱子理学在中韩两国间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一致认为,朱子文化作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的文化认同,也为推动两国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俄罗斯学者叶莲娜·叶若娃表示,文学上的交流是深化两国民心相通的最佳方式之一,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因此今后应加强在译介领域的交流。
为了让这个隐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老街巷重焕活力,渝中区实施了鲁祖庙核心区品质提升工程,划定风貌区保护范围线,最大化保留原有建筑载体和街巷肌理,“一栋一策”开展环境改造,并突出文化体验和商业休闲等功能,调整商业业态,以业态创新激活空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