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十余年前,浙江就积极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创业、大学生创业和互联网创业创新。多年积累,在浙江和杭州形成了创新创业“新四军”,其中有以浙大为主体的高校系,以阿里IPO后出来创业为主的阿里系,以创二代新生代为主体的浙商系,还有海归系,这是一个庞大的创新创业矩阵,“杭州六小龙”便是他们中的代表。
论坛上,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中国在气候变化教育领域的创新贡献。英国学者指出,上海校企合作开发的学科融合课程,为全球气候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韩国代表则对“老年与青少年代际共学”模式表示赞赏,称其“为老龄化社会的气候行动注入活力”。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基会及泰国、日本、南非等多个国家的专家表达了对来自中国幼儿园、中小学、老年大学所研发的成果的欣赏,表示要加强密切合作和互学互鉴。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在“三海两亚”研究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构建起立体化研究网络,产出了丰硕研究成果。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晓兵表示,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立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学科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学校将努力打造学科交叉育人新范式,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研究体系,加强多维联动保障,将研究院建设成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文明互鉴的交流平台、具有“陕师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创新高地。
近年来,南宁市全面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服务国际化水平。南宁加快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法务商事服务中心,加快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咨询团入驻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国家队”意识,努力以优秀作品向着艺术“高峰”不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