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主角之一、年过九旬的高秉涵老人还专门委托外甥女出席首映礼,并透过她转述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非常感动!这部影片所记录的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有血有泪的一段。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生命的源头故乡,我时常想回出生的老家看看,这是人类天性的自然表达。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深地理解并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回溯游览嘉峪关的经历,奥雷·伯曼感觉有些过于“热闹”了:城墙上挤挤挨挨的游客、兜售各色旅游纪念品的摊位,甚至还有身着明代铠甲的“关长”……奥雷·伯曼转身远望另一侧——远处戈壁残存的沙丘中,矗立着一座工厂。
翻开中队一名老班长的笔记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把理想的种子深埋于现实的土壤,用汗水去浇灌,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宁洱站工作人员杨欢闻声赶来,打量着这群特殊旅客。他们的行囊满载浓厚文化印记——越南姑娘腰间系着傣锦香包,缅甸小伙的银镯闪亮,哈萨克斯坦小伙衣服上有着金线锁边的卷草图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行人腰间都拴着有“中国红”缎带的象脚鼓。
与会者认为,该书主要从哲学视角来解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内容丰富,论及的中外哲学家、历史学家近百位,对有关史料、哲学观点信手拈来,同时又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原著原论,注重版本考证,表述准确严谨精炼生动,是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的代表性论著。该书属于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和提升,也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维度。全书贯彻历史与逻辑一致,理论结合实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几天的采访,让我对高湿、高盐、高温、高辐射有了切身的感受。天气炎热,稍一活动便会大汗淋漓,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顶着烈日采访、拍摄,裸露在阳光下的皮肤晒得生疼。想到官兵们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在这座小岛,克服严苛自然环境的影响,战胜随时可能出现的灾害,忍耐孤悬海上的单调生活,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公开资料显示,陈政高,男,汉族,1952年3月生,辽宁海城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经济学硕士,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