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5月19日电 (郑江洛)2025(第三届)两岸碳中和大会19日在福州举办。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下的两岸机遇与合作”为主题,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碳中和领域的政策协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茅台比喻为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有万千茅台工匠撑起质量的天,有数代茅台人积淀起的枝繁叶茂的品牌,也有向下伸向消费者需求的渠道根系,既具有向上生长的动能,又具有向下扎根的韧性,这就是信心、定力和底气所在。”王莉说。
“活起来”是必答题——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扩展文旅新场景……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禹王池、潜溪寺、宾阳洞等景物在眼前依次展开,足不出户便可沉浸感受文化之美;在复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伎乐飞天脚踏祥云“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穿越千年时光,为今人所尽览。
“四年间,我们的实验室从‘凑设备’到‘建集群’,师资从‘缺骨干’到‘引博士’,这是‘评建’带来的质变。”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左群说,这里面离不开赣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的政策支持和“真金白银”的投入。
“很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在初创期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就推出了‘携手共进计划’。”卫虓夫介绍,该计划积极组织成果转化企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央国企深度对接,同时创新“星火贷”“团队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成果转化企业的授信力度,加快形成“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今年一季度已举办新材料、人工智能两个产业领域专场对接活动,为17家成果转化企业“链接”创新资源。
“我自掏腰包接待访问团,就是想让外国作家亲眼看看真实的中国。”瞿世镜说,当多丽丝·莱辛对中国政治制度提出疑问时,他不仅耐心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带她参观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让外国友人深入了解中国。
红色文化,润物无声。在就业招聘会现场,选择留在赣州工作的郑松松道出心声:“在赣南科技学院,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读懂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意,投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我们可展报国之志、有用武之地!”这种文化自觉,让学校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扎根革命老区,用青春汗水浇灌这片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