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2025年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航天史专著《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中文版新书首发分享会4月2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中文版新书译者、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作“关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思考”主题报告认为,60多年来,从人造卫星到载人登月的航天科技发展,太空已带给人类的三次启示。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萌芽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并伴随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在主旨演讲阶段,浙江省经信厅中小企业发展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应云进首先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定义。
昆明4月20日电 (黄兴鸿)20日,“天然氧吧·旅居石林”产品暨2025年阿诗玛文化旅游嘉年华系列活动发布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会上发布《石林县促进旅居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旅居石林生活指南》等,旨在实现“引客、留客、富商、强业”四大目标。
“铛铛、铛铛……”,一辆铛铛车缓缓驶过前门大街,随之响起清脆铜铃声。不远处,导游讲述北京交通往事:“铛铛车是北京第一代电车,名取其声,因车头挂了一只铜铃铛,司机用脚踩一下车内踏板,就会响起铛铛声,提醒行人躲避。这铛铛声一响就是百年……”
曾文莉说,“要发展网球经济和其他体育经济,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已将体育产业充分市场化,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否已充分释放,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的杠杆作用是否已充分发挥。”她表示,“我们应该为明星运动员的商业活动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纪宁说:“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逐渐进入饱和阶段,中国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网球新兴市场,应更充分地挖掘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这有利于全面释放中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潜力。”
“春日经济”正持续释放巨大潜力。津沽大地以创新为驱动,以政策为保障,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春日的繁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