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家河的日子里,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他什么活儿都干。多年后,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
这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趋势,必然延续到“十五五”。在4月30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十五五”的必然选择。
在与官兵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认真完成执勤、升旗等任务,在平凡战位上诠释忠诚担当;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只为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在生活中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把中队当成自己的家……许多战士都是00后,在学校时他们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但穿上军装,就成为保卫祖国的忠诚卫士。透过一张张稚嫩却坚毅的脸庞,我看到了青春该有的模样。
古韩镇南丰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红飞算了一笔账:“项目全面达产后,南丰沟村以村集体420万元入股,每年以6%分红,该村可实现年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同时,可直接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转为技术型农民,让村民端稳技术饭碗。”(完)
论坛重点研讨了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方法、学科发展中的新知识等。与会专家认为,在基础理论构建层面,需从话语体系建构中汲取人类知识经验,明确自主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把握其在时空维度的动力学特征,突出历史传统、现实情境和地域文化特色。在综合实践层面,要将政治发展实践与话语体系建构相融合,从实践中汲取理论的生命力,在实践中锻造话语的解释力。
当下的中国,各级政府正在通过“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这样的“笨功夫”,去努力帮助微观主体,让他们能渡过难关、更好发展。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美国挑起事端时气势汹汹,面对来自国内的呼声却经常视而不见,仿佛不用考虑“关税战”对本国企业、居民的负面效应。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玉刚在会议总结时指出,与会专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本次论坛凝聚了各方智慧,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助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相关成果在后续研究与实践中将持续发挥作用,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学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