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印尼留学生温菲菲来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与文物的跨时空对话中,探寻科技与文化碰撞中的博物馆未来。
郭崎琪受访时坦言,希望孩子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会相信自己,面对困难时不惧怕、不放弃。王澜静则建议青少年多参加各类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锻炼意志。”
当天上午,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还走访了硖门畲族乡渔井村,与当地畲族同胞进行亲密互动。在渔井村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音乐沙龙上,两岸艺术家即兴合作,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瞬间。(完)
当天,2025年“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北京市第八届“5·19医齐走”健康嘉年华活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活动上的健康咨询、家医签约咨询等环节吸引了不少民众驻足了解。
本次学术论坛邀请了12位知名专家分别围绕数字化阅读与文化创新、人工智能与教育公平、全民阅读等核心议题作主旨演讲,旨在深入探讨全民阅读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推动阅读文化的普及与创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陈凌:这件铜铛非常漂亮,它中间有个十字花瓣,这种形制的这个铜铛在新疆也好,在中原也好,应该说是首次发现。其实这里头发现了很多文物,对于见证中央政权在西域地区的有效治理,见证文化的传播,文化的认同,这样的非常非常的多。
寻婧元介绍,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之一,博物馆文化讲座基本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为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和参与度,他们还将受众细分,一方面,为深度爱好文物考古的观众量身打造专业性更强的讲座,按年份规划主题,邀请业界专家授课;另一方面,积极融入社区,推出“文化星期五”,即每周五延长到21点闭馆,并为每个“博物馆之夜”设计不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