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争是如今世界各国进行博弈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在此背景下,应把人权纳入全球治理视野中,用人权来‘驯化’科技竞争,确保科技发展的利益公平普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权研究院副院长刘红臻表示,以AI技术为例,其科技伦理和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全球化的统一标准,规则制定应强调共商、共建和共享,保证所有国家平等参与,建立开放包容、和平安全的科技治理秩序。
本次展览策展人段少锋表示,这场展览并非传统的师生联展,不是一场答案展览,而是一次“提问接力”,是对当代艺术教育如何在技术狂潮中保持精神重量的思想实验,“徐冰老师的作品是种子,学生们不模仿老师,而是带着他的‘工具箱’——拆解文化的勇气、重构现实的脑洞、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敏锐,长出他们的‘植物’”。(完)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安瓦尔: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文明的人文特征。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关系始于马六甲王朝时期,如杭·杜亚、汉丽宝公主这样的传说有很多。葡萄牙、荷兰、英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文化也并不陌生,这些国家来到这里也有数百年了,他们不可能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不过他们心怀偏见,看不起被他们殖民的人。然而很幸运的是,我们从中国朋友身上看不到这种傲慢自大。
访问马、柬两国期间,习主席同两国领导人也分别见证交换双边合作文本,数量均为30多份。前者涵盖数字经济、服务贸易、“两国双园”升级发展、联合实验室、铁路、知识产权、农产品输华、大熊猫保护等领域,后者涉及产供链合作、人工智能、发展援助、海关检验检疫、卫生、新闻等领域。
作为泰国、中国及非洲国家留学生的同伴导师,日惹国立大学学生艾莉娅为留学生讲解万隆会议历史,帮助他们理解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她认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万隆精神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尊重、理解与共同进步。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副馆长唐凤红表示,此次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像,展现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老一辈政治家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跨越山海、共筑和平的岁月,感受历史的温度,并思考这些精神遗产的时代价值,为延续和平和友谊提供文化助力。希望青年一代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友谊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