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月20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交通大学20日启动人工智能(AI)周系列活动,正式推出“AI十条”,全面布局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郑强看来,当前高等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城市与高校是共荣共兴的关系,要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提供科技创新力、文化感召力、精神凝聚力、教育支撑力的核心功能,让大学成为杰出人才的培养池、高端人才的吸引盆、高端科技的发源地。”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多边贸易体制,破坏全球经济秩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增长重要引擎,中国将以怎样的合作之道破局?
据悉,青海省致力于打造“书香青海”品牌,推出“昆仑大讲堂”“河湟书院”“文化讲堂”等特色活动,建成农牧家书屋4169个、职工书屋1187个、寺庙书屋745个,打造多处城市阅读新地标,优质阅读资源被送到农村、社区、校园、企业、寺庙,朗朗书声回荡在城市乡村、草原牧区。
“百元一日聚”的火爆精准戳中了部分老年人在生活刚需之外的社交和娱乐需求,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这一新的模式的探索不止于商业创新,也在于社会价值。专家指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让老年人对更多的消费业态和场景有了新需求,发展银发经济大有可为。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力;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造力;强化品牌建设,创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回望过去,浙江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