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该中心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创新路径,将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为实践基地,采用“非遗+媒体”与“文化+科技”的跨学科模式,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推广与国际交流。“希望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联动中东欧、中南亚地区的资源,打造跨文化对话的‘新范式’,让‘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在全球语境中焕发新生。”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建光对欧亚非遗国际传播中心寄予厚望。
据了解,石椅羌寨又名石椅村,因村内天然石椅得名。这里海拔约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素有“云朵上的山寨”之称。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在此世代聚居。《羌山之门》是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讲述了石椅村“山乡巨变”的故事。
启动仪式上,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表示,浙江与港澳在经贸、科技、文旅等各领域交流紧密、成果丰硕,期盼浙港澳更加紧密携起手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对接、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港澳·浙江周”等平台作用,不断推动合作朝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助力“一国两制”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如今,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源头”的开滦集团通过“工业+文旅”的跨界融合,将老厂房改造为博物馆群落,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走进1500米长的地下巷道,观摩不同历史时期的采煤工艺,工业文明的厚重底蕴迸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作为中国水泥工业发源地的启新水泥厂,如今转型为国内首个以水泥工业为主题的文创产业园。从机声轰鸣的水泥厂到年接待40余万人次的文旅地标,启新通过“修旧如旧”的改造,完整保留了26套工业设备、24栋历史建筑,每一件老物件都在诉说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沧桑历程。
暮春时节,南京高淳区滨湖花海正值花期,成片的粉蝶花、花菱草与固城湖水域景观相映成趣,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景区内还设有湿地动物园、金沙滩等亲子游乐区域,游客可俯瞰游子山十里竹海、淳青茶园梯田等景观。在春季民俗体验区,游客也可参与鲜叶采摘、手工炒制春茶、挖春笋等活动。据统计,“水韵江苏自在赏花”乡村旅游路线高淳段线路自开通以来,清明假期接待游客39.2万人次,同比增长43.9%。景区通过增设山花艺术季表演、花海主题餐饮、低空观光等项目,拓展短途游消费场景。
他说,对华合作让马来西亚获益良多。“我们与中国站在一起,就是为了民众的福祉,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发展利益和国家的主权完整。”
推开书店大门,339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制出版的海内外《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1800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陈列于中庭尽头,立刻映入眼帘。这两部旷世盛典记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蕴含着丰厚的知识体系、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代表着古今学人为保存、传承中华典籍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