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阳光斑驳的珊瑚礁出发,历经马尾藻林、海山、冷泉区、热液区直至海沟深处的层层推进,观众们化身“虚拟深潜员”,在视觉震撼中直面白化珊瑚、人类垃圾等生态危机。影片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态问卷——让观众在惊叹与叹息之间,重新思考人类与海洋的共生关系。
她表示,中国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两岸同胞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为,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加强海洋领域产业链、创新链交流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在酒会上,王书羽表示,此次演出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她衷心祝愿中澳友谊之树在艺术的滋养下不断茁壮成长;董丽军则表示,希望本场演出能让澳大利亚观众感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文化魅力,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约翰·休伊表达了对演出的热切期待,认为内蒙古音乐必将以其独特魅力打动人心;刘东则盛赞内蒙古表演艺术风格鲜明,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非凡的创造力。
作为全国漆艺制作赛项的省级选拔通道,本届大赛聚焦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深度融合。漆艺竞赛设置“胎体制作”“大漆髹饰”等核心模块,要求选手从创意设计到成品制作全程在赛程内完成,最终优胜者将代表湖北征战全国技能大赛。
活动现场,一群00后、10后青少年化身文化传播“弄潮儿”,以英语为纽带,让古老神话在全球化语境下焕发新生。舞台上,来自北京市顺义区裕龙第二学校的小演员们身着飘逸古装,一场英语短剧《愚公移山》惊艳上演。孩子们清澈的童声与流利的英语完美融合,配合生动的肢体语言,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坚毅信念诠释得鲜活有力,仿佛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感受古人征服自然的智慧与决心。
上海4月23日电 (记者 马帅莎)4月23日,2025航天文化艺术论坛在上海举办。该论坛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上海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以“航天文化多元表达”为主题,旨在推动“航天+文化、艺术、科普”深度跨界融合,进一步繁荣航天文化艺术,激发公众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发现传教非常困难,深受孔子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根本不信什么上帝。利玛窦转而学习儒家经典,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并撰写《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文化,在欧洲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利玛窦影响,更多传教士来到中国,将“四书”“五经”及诗歌等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西方,同时著书介绍中国政治、哲学、思想、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