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特辟展区,展示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使命与探索。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正式成立,致力于为残障群体提供学术支持与社会关怀,推动残疾问题研究与政策实践。2019年,中国残联复旦大学无障碍环境研究基地(简称:基地)成立,开启了从政策研究到环境实践的“无障碍”新篇章。15日的展览还展出了中心和基地历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旨在向社会传递“无碍有爱,无忧生活”的美好愿景。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受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承担了双重责任:一是通过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尤其是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二是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为全球技术进步提供动力。
除了图文展示,在无障碍辅具展示和体验区,记者看到,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康复训练器、智能仿生手等一系列智能康复与辅助设备,生动诠释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全盲体验、肢体障碍体验、轮椅技巧体验、爬楼机体验等项目更是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参与。通过亲身体验残障人士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无障碍辅具带来的便利,观展者更加深刻理解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和意义。
当日在运行现场,100台无人电动矿卡同时进行作业,这些车辆借助多重传感器与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自如运作。同时,依托5G网络,作业人员可轻松在集控中心总控界面上,完成对无人电动矿卡的实时监视和控制,还可以对派出车辆的行驶路径、作业任务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作业。
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副主席杨政龙表示,希望香港青年通过亲身体验,更真切地感受国家进步,更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基金未来会继续与特区政府、青年机构及学校深化合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的交流机会。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公使郑学方、马来西亚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等出席展会,并体验参展企业在人工智能、民用航天、智能港口、通讯等领域的智能科技成果。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青年专员陈瑞纬表示,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工作,希望培育广大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具备国际视野、有抱负和具正向思维的新一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