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之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同样是上海发力基础研究的必然依仗。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那座“鹦鹉螺状”的上海光源,自2009年开放运行以来服务了数万名科研人员。在2024年5月,上海光源二期也通过了验收,每年可服务约万名用户。
这一物流枢纽的落地,直接助力“疆品出疆”提速。以新疆某果业公司为例,其伽师新梅通过京东物流网络,从枝头到华东民众餐桌的时间从7天缩短至56小时,损耗率从9%降至1.8%,物流成本下降12%。
二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一链一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金融、文旅、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赋能路径,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在企业发言及项目路演环节,来自东亚银行(中国)、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汇丰工商金融、上海道客网络科技、飞书深诺集团等企业代表围绕跨境金融服务、拓展新兴市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全球化竞争、沪港双城协作等话题分享实践经验、提出发展建议。智法数科和有机数(上海)两家企业分别介绍了项目亮点特色和商业机会。
面对这些挑战,齐向东认为,要筑牢AI安全的“五个关键”。首先是接入放心用,构建大模型安全“红域”形成多维度边界隔离。奇安信创新提出了安全“红域”概念,将大模型应用涉及的数据、算力、平台、应用以及域内管理的终端及人员划归到专属安全空间中进行防护,并在每个与大模型交互的接入点设置安全空间控制单元,通过多维度的边界隔离,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强基础、控权限、审数据、拦攻击、清风险”。
从ChatGPT到DeepSeek,AI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面貌。杨德斌说,香港自2022年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已制定涵盖五大支柱的发展策略,在跨境数据流通、数字基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进展,包括落地大湾区个人信息跨境流通标准合同、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推出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等,同时介绍了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设成果。
“去年以来,我们与义乌市场开展频繁互动,我也常常来义乌,渐渐熟悉了义乌。”他说,在他看来,义乌是促进中亚市场与“中国制造”形成黏性互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越来越多的商人正在这里创造出更多互利共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