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广西同步开展“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活动,实施高流量文博艺术大展奖励政策,推出“广西博物馆季”系列活动,开设“庞贝文物特展”“毕加索艺术展”等多个文化交流展览,同步开展特色研学、非遗工坊体验等近百项主题活动。其中,“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精品线路联动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等18处红色场馆,将带领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入感受红色印记与革命精神,体验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完)
波兰TOMO中医学院名誉院长、经典中医学术顾问李颉分享了海外民众对中医的需求特点。他表示,在疾病预防、复杂性疾病治疗等领域,中医具有显著优势。据他观察,针灸和中药在国外的认可度日益提升,外籍中医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此次带领国外学生参会,目的是让他们深入感受中医的核心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与感悟。”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5月9日,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称,“英之园”系西胪镇西二社区原村民陈英彪未经有权批准机关批准,擅自在西二社区鲤鱼沟洋坊占用该社区集体土地57.389亩所建。公告要求陈英彪在45日内自行拆除非法占用54.561亩集体工业用地所建成的部分,否则,潮阳区人民政府将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谢锋表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中共十八大以来,2000多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怀抱。中美成功实现约600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一件文化盛事,也是中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注入了正能量。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随着保护理念的不断延伸,独特的“文明观鸟”模式也逐渐催生。在圳江村,264平方米的玻璃观雁台依地势而建,周围种植了3000株紫叶稠李作为生态屏障。据东风区文旅部门统计显示,2025年观鸟旅游季期间,当地接待游客15万余人,同比增长150%,带动周边农户平均增收10万余元,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