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展览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介绍,通过发掘和整理上万卷光华大学历史档案,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校史沿革、教师教学、校园生活、红色血脉、杰出校友五大主题架构,精选350余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果;二是聚焦历史现场,甄选光华大学成立批文等逾百件珍稀档案,勾勒学校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三是着眼文化传承,汇集多位著名校友手泽,并呈现钱锺书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以及张善庆校友捐赠的学生戒指、陈宗发校友后人捐赠的毕业证书等30余件实物,再现光华大学“光我中华”的信仰与担当。
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互联网产业园城市书房4月16日启用当天,就因其便捷化、数字化、场景化等特点吸引了500余名企业员工驻足打卡。现场,大家倚窗研读经济学著作的身影、伏案摘录读书笔记的专注神情、围坐一团头脑风暴的激情,为“书香两江”文化名片再添生动注脚。
罗湖口岸入口附近的一家蛋糕店便吸引众多港人排队购买。孙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旁等候,丈夫在排队。她笑着说:“这家店的蛋糕、面包口感特别好,松软可口,特意买些给孩子们尝尝。”
4月,广东中山大学迎来了参加台盟中央2025年第一期“筑梦医者”帮扶培训班的学员,来自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南州及广东省梅州市等统一战线帮扶地区的医院管理人员,在这里度过了6天学习时光。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两岸同读一本书,诠释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精神家园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台胞许真真是一名在闽互联网营销师,目前投身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中,推动两岸青年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写道,“大多数国家在过去80年里赖以生存的全球经济体系正在重置,世界将进入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