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和顶流乐团合作,格内也常常游走世界,举办独唱音乐会。去年1月在上海,他便和钢琴家陈萨同台,低吟浅唱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的师生们系统了解了大熊猫圈养保护知识、野化放归进程。德国青年蔡梓睿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熊猫妈妈带着两只幼仔啃竹子。幼仔吃完后抢夺妈妈手中的竹子,而妈妈推开幼仔,任它们滚下小坡。最后妈妈继续淡定进食,幼仔又爬回身边。“这场家庭闹剧以可爱的方式收场,但它说明了这里的人们很尊重大熊猫原有的生活方式。”
马蒂亚斯·格内是当今德国艺术歌曲的顶尖诠释者。去年1月,格内首度牵手上海交响乐团带来马勒歌曲集《少年魔角》,一年之后,双方再次聚焦马勒,上演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
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魏文萃表示,尽管汉字传播规模不断扩大,但国际化传播仍面临学习难度高、认知差异大等挑战。通过技术创新、文化融合与教育模式迭代,汉字的全球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深化,成为跨文化理解的重要纽带。
二是人为偏见的工具性放大。算法训练依赖历史数据,而历史数据常常蕴含歧视性偏见,这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性别、种族、残疾等维度上做出不公决策,弱势群体更易成为监控和错误风险评估对象,挑战了平等权和非歧视原则。
“很多人弹琴非常完美,我要的不是这种技术层面的完美,我也对亦步亦趋的配合不感兴趣。他应该追寻作曲家的音乐脉络,去挖掘作品本身的创作意图。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样的事。我们一起寻找方向,一起创作音乐——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灵魂合一,这就是最高境界。”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考,这便是格内对独奏钢琴家情有独钟的原因。
安瓦尔总理研读过《论语》,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互学互鉴。晚宴致辞中,他讲起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这让我想起《论语》中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