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将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释放多重利好。
据悉,有关税务宽减将惠及约214万名纳税人、约16.54万家纳税企业,其中约16%的纳税人和12%的纳税企业将无须就2024至2025课税年度缴税。香港特区政府将减少约31亿港元收入。
公器私用,将地质调查、矿产开发等权力作为敛财纳贿的工具,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项目承揽、矿权审批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外长们重申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平等、更具代表性的国际和多边体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推进全球治理改革。重申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更广泛、更有意义地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并使全球治理体系更符合国际政治经济现实。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与科技金融相关的政策举措:深圳明确积极发挥债券市场“科技板”作用,通过强化项目储备和融资辅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债券的投资力度、完善担保增信和风险分担等,拓宽科创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陕西要求畅通私募基金准入退出渠道,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等。
此法创下多个“第一”。如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要以“攻坚克难”的锐气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要素涌流的创新热土,奋力谱写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