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渐退,绿意初显。在墨玉县的沙田上,各种防沙农作物正迎着阳光生长,它们承载着防沙治沙的希望,将“沙窝子”孕育成“聚宝盆”。(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在西宁,奥雷·伯曼跟着一个提着两个鸟笼的老人走了10分钟。“等红绿灯时,他小心翼翼查看鸟儿的模样,那种对爱宠的珍视与自豪,瞬间让市井街角变成了属于他的完整‘小世界’。”这一幕在奥雷·伯曼眼中,超越了文化差异,也超越了时空,“当我们学会为一个陌生人的鸟笼停留,和平就有了最小的计量单位”。
活动开场,漳州科技馆讲解员带领一行人来到基础科学、人体科学、大国重器等主要展厅参观,开启科技体验。在科技体验结束后,老师现场教授制作非遗螺钿,青少年们与母亲共同制作一枚枚流光溢彩的螺钿饰品,并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
“如今草原上返乡放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都喜欢现代化的牧业生产,但我更偏爱传统的草原生活。”钢苏勒德告诉记者,“珍珠节”就是这样一种在草原上传承至今的游牧智慧,家家都在进行,但他的流程和方式都尽可能地“复刻”传统。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了他的另一个身份——“我的爷爷杨靖宇一生都在冲锋。站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每一次讲述他的故事,我都能从听众湿润的眼眶、颤抖的握手中,感受到那份跨越80多年的精神共振。”马继志说,我会拿出更多精力,讲好英雄故事,弘扬好抗联精神,把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下去。
北京5月11日电 “心灵小画布:全球儿童心理健康公益艺术展”10日在北京圆明园海棠书院开展,来自世界各地的40幅儿童作品参展。展览旨在通过儿童视角的艺术表达,引导更多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搭建“倾听孩子心声”的平台。
来自缅甸仰光的苏雪妮从小酷爱画画,在得知能到中国上学后,她特意选择三年制服装专业,希望实现设计梦想。在学校上课之外,苏雪妮还在学校旁边的服装产业园区体验现实版课堂。谈及未来,她希望把缅甸传统织锦技艺与中国智造相结合,制作出兼具文化融合特色与高品质的服装。